有资料表明,我国有60%以上的孕妇在分娩时选择剖宫产。
虽然近年来,我国的剖宫产率有所下降,但是仍然有不少孕妇对剖宫产存在误解。
比如 剖宫产比较安全,不会造成阴道松弛; 剖宫产后,身材不会走样; 这种错误的观念不仅影响了她的分娩方式,甚至影响产后的恢复。因为不少妈妈认为是剖宫产,盆底康复与我无关!只有阴道分娩才需要做。 这种思想有多可怕,它会让你对产后的盆底漠不关心,一旦出现症状了,才发现已经错过康复时期,一切都太迟了。 只有阴道分娩 会损伤盆底功能吗? 阴道分娩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有可能造成盆底功能受损,但是妊娠本身就会对盆底功能造成损伤,并非剖宫产就能避免。 妊娠时,孕妇的子宫逐渐增大,体重增加,加之孕激素的作用都会对盆底造成损伤。此外,在妊娠期,为了适应隆起的孕肚,孕妇的脊柱弯曲度发生改变,腰椎向前突出,人体的重心由腰骶部指向了盆底,势必会造成盆底结构损伤而影响盆底功能。 在临床中,通过会阴超声检查发现,即便是剖宫产的产妇也会出现肛提肌缺损。 因此,不光是阴道分娩,剖宫产同样会损伤盆底功能。 此外,有研究表明,产后早期顺产和剖宫产对子宫脱垂发生率和尿失禁发生率并没有显著差异,所以,剖腹产并不能避免出现盆底功能障碍。 剖宫产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女性的盆底,对于盆底的保护作用是非常有限的。况且剖宫产就万事大吉了吗?它所导致的后遗症也是不容忽视的。比如子宫疤痕修复不良及感染等,也会给产后的妈妈带来很多痛苦。 虽然剖宫产没有想象的那么有利,但如果有以下情况就要考虑进行剖宫产了。 剖宫产指征 ■胎儿过大或骨盆狭窄,产妇骨盆无法容纳胎头。 ■胎儿出现宫内缺氧,或分娩过程中缺氧,短时间不能顺利分娩。 ■胎位异常,如横位、臀位,尤其是胎足先入盆、持续性枕后位等。 ■产程停滞,胎儿从阴道娩出困难。 ■有软产道的异常,如梗阻、瘢痕、子宫体部修补缝合及矫形等。 ■严重的妊娠合并症,如合并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慢性肾炎等,无法承受自然分娩。 ■高龄初产。 ■前置胎盘或胎盘早剥等。 ■有多次流产史或不良产史。 ■需要不需要剖腹产,可以听听医生的建议。 顺产还是剖宫产的妈妈,产后一旦出现咳嗽漏尿,尿频尿急,阴道松弛, “性”福感下降等症状,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在产后42天进行一次盆底功能检查,抓住康复时机。 盆底功能康复要点 产后42天,预防盆底功能障碍的黄金期。 产后超过42天、子宫恢复良好、无感染的女性可及时进行盆底肌肉的检测及康复,这样有利于减少盆腔器官脱垂、阴道松弛以及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 产后1年内,是盆底肌功能恢复的关键期。 产后盆底肌肉训练越早越好。随着年龄增大,激素水平下降,肌肉变得松弛,到了中老年后,很可能会出现轻中度压力性痉挛或不同程度的压力性尿失禁。 借助仪器感受并学会收缩、放松盆底肌肉。 学习识别并有意识地控制盆底肌,掌握正确的盆底肌肉收缩方法(避免腹肌收缩)。 根据个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在医生指导下根据个体出现的症状,根据盆底肌损伤情况(肌肉纤维受损的程度和类别)应用综合技术,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